首页 > 文学 > 赵安生专栏 > 正文

赵安生 :守口如瓶

守口如瓶

也不知从何时起,我们学会了将涌到嘴边的话,悄悄地、费力地咽回去。那话语带着体温,带着一丝颤抖,眼看就要决堤,却终于在唇齿间冷却、凝固,最后沉入心底那口深不见底的井里。这并非天性使然,倒像是一种后天的、被迫练就的本能。我们见的太多了——那分享时的眼眸如何亮起,又如何在对方的敷衍或探究里黯淡下去;那真诚的倾诉,如何在一场人际的流转里,变了味道,成了一道供人品评的闲点,或是一枚足以伤人的利器。于是,我们终于明了,成年人的世界,真心若能换得真心,是难得的恩赐;若不能,才是寻常的世态。将自己的状态和盘托出,近乎一种天真的冒险。

你的喜怒哀乐,是你最私密的财产,如同你书房里那盏灯下的影子,只属于你一个人。这世间,谁不是在自己的一地鸡毛里打转呢?工作的委屈,感情的创痛,生活的烦乱,都是你贴身的风雨,本不该拿到人前去晾晒的。你总以为说出来便能轻省些,却不知听者的心肠各不相同。那出于礼貌的,几句不痛不痒的安慰已是仁至义尽;那暗藏比较的,正从你的失意里榨取他得意的养分;更不消说那些以传播为乐的,将你的烦恼添了油加了醋,变作他们茶余饭后有声有色的故事。我见过一个极好的例子,一位同事,只在一次推心置腹的饭局里,漏了几句对上司的微词,不过几日,那话语竟像长了翅膀,精准地落回了上司的耳中。后来的事,不说你也猜得到了。可见情绪的宣泄,往往不是压力的出口,而是授人以柄的开端。伤口的愈合,终究要靠自身的气力,一点一点,在静默里完成。

这便像一场无言的牌局,真正的聪明人,从不轻易亮出他的底牌。你满腹的计划,掏心掏肺地说与“朋友”听,他日或许便是他捷足先登的阶梯;你感情的矛盾,渴望从旁人那里求得一丝调解,末了或许成了加剧风波的浪头。你越是坦诚,在别有用心者眼中,便越是漏洞百出。你的信任,在他那里,或可换算成算计你的筹码。故而,得意时须得敛了光芒,失意时也要藏起颓唐,让人看不透你的深浅,摸不清你的虚实,别人才不敢轻慢,不敢随意下手。这并非奸猾,而是在这人世浮沉中,为自己筑起的一道必要的藩篱。

你且看那些人群中显得格外从容笃定的人,他们的脸上总像蒙着一层薄薄的雾,喜怒哀乐,不肯分明。他们因着这层雾,便得了旁人的尊重,上司觉得可靠,同事不敢小觑。这便如一场棋局,你若将自己的棋子与布局尽数展露,这棋还如何能赢?那从容,正源于旁人的“看不透”;那笃定,也正源于自身的“不可测”。反之,那些将一切写在脸上、挂在嘴边的人,便如同敞开大门、撤去守卫的城池,任谁都可以进来窥探一番,甚至轻易地拿捏了去。守住自己的状态,便是在这复杂的人际博弈中,为自己争得的一份主动。

古人说“沉默是金”,又说“贵人语迟”,实在是洞明世事的智慧。在这喧嚷的人间,能学会闭口藏舌,是一种难得的修行。你不必向世人证明你的好,也无需向旁人诉说你的不好。日子是自己的,是苦是甜,终究要自己尝,自己受。那些真正厉害的角色,都懂得将心事在胸中反复揉搓,揉搓成前行的力气,他们将精力用在无人看见的暗处,默默地生根,悄悄地拔节,待到一日冲霄而出,其本身的存在,便已是无声的宣言。少说话,便能避开许多无谓的是非;藏好状态,便能省去许多纠缠的麻烦。

你的状态,是你最后的底气与底牌。它关乎你在这世上的立身之境。轻易地暴露,便是将软肋送到别人的眼前。而好好地隐藏,细心地守护,才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与周全。这并非教人虚伪,而是让人明白,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感同身受是奢求,自我保全才是跋涉万里、不伤自身的根本。我们都是在孤独中成长的舟子,于风雨中学会的,不是如何高声呼救,而是如何默然地、坚韧地,掌好自己的舵。

  • 微笑
  • 流汗
  • 难过
  • 羡慕
  • 愤怒
  • 流泪
责任编辑:李晓峰
0